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突破600亿平方米,随着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既有建筑存量大、能耗高、舒适性差等问题逐步凸显。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已迫在眉睫,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七部委《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福建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等文件均对此提出相关的要求,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是建设行业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福建建科院积极响应国家和福建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完善技术储备,持续深挖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节能潜力,全力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相关技术推广和应用。
科技创新夯实技术能力
福建建科院自2008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高效制冷机房改造、建筑智能化监控系统开发以及建筑能耗大数据应用等绿色化改造技术研究。在该领域先后共完成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国家863计划“建材型光伏构件制造与测试关键技术及装备”等省部级课题研究7项,编制完成《福建省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测评标准》《福建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等相关标准8部,并取得了一系列专利技术成果。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领域研究积累的丰硕成果,为技术应用和项目实施夯实了技术基础。
技术标准成果
专利技术成果
技术领先驱动低碳发展
福建建科院作为福州市和厦门市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的技术支撑单位,凭借行业技术优势,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专业服务,在相关政策制定时建言献策,在项目技术管理中严格把关,并出色完成了技术支撑任务,得到了主管部门高度认可。
为推动建筑能耗监管和绿色化改造,福建建科院在2016年协助省住建厅开发建立了我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现对全省810栋公共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填补了我省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空白,为公共建筑能耗大数据应用及后续绿色化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福建建科院累计为超过12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提供节能诊断、能源审计、节能量测评以及综合节能改造等绿色化改造技术服务,打造了“福建会堂绿色化改造”等一系列经典项目,每年可节省标煤超过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9.3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了我省建设行业“双碳”战略贯彻落实。
运用先进技术践行工匠精神
福安富春大酒店为闽东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老牌旅游酒店,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空调系统已出现设备老化、性能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伴随而来的是系统能耗升高、运维费用增加以及室内舒适性降低等困扰。
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从2022年3月23日至2022年5月31日,福建建科院团队仅用60天左右时间,完成了本项目空调系统的绿色化改造工作,建成了一套满足未来20年酒店运行需求的高效制冷机房,将显著提升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收益,实现系统年节能率50%、年省电23万kWh、年减二氧化碳162吨的目标。
福安富春大酒店
项目实施过程中,从节能诊断到改造方案制定,从适宜技术选用到工程施工安装,在技术应用和施工质量的各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尽显工匠精神。项目全过程按照“高效制冷机房”的理念实施,在有限的机房条件下,将中央空调的机房设备进行系统性、智能性、集成性优化设计,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确保整个制冷机房整体平均运行能效在5.0以上,满足“高效制冷机房”的运行要求。
改造前
改造后
同时通过采用BIM技术,不仅减少了管道碰撞、改进了设备平面布局,还实现了改造方案最优化、机电设备能溯源、机房运维易管理等目标,并兼顾了改造技术的适宜性、节能计算的合理性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BIM技术应用
目前,本项目已成功申报我省第一批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试点项目,有望成为我省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又一标杆项目。
知识小贴士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
2019年6月,国家七部委发布《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明确:到 2030 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 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 40%以上,实现年节电4000亿千瓦时左右。
2022年1月,福建省发布了《福建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城市环境景观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和适老化改造时,有条件的应当同步实施绿色改造。